-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無障礙閱讀
- 首善下陸V

名 稱: 【部門解讀】關于下陸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完成情況及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
解讀單位: 下陸區發改局 解讀類型: 部門解讀 發布時間: 2022-01-08 10:01
【部門解讀】關于下陸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完成情況及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情況的說明
按照國家、省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部署,根據《中共下陸區委關于制定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陸區發展和改革局牽頭組織編制了《下陸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就有關情況簡要說明如下。
一、關于“十三五”規劃綱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十三五”時期,既是我區發展史上經受重大挑戰和嚴峻考驗的五年,更是我區砥礪前行、逆勢而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和可喜變化的五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環境風云變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逐步加大,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沉著應對,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要目標任務,推動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在持續改善中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為全區“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小康社會全面建成,首善城區位勢更加凸顯。“十三五”時期,面對復雜的環境和深刻的變革,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區人民緊緊圍繞建設首善城區的戰略目標,牢牢把握黃石首善城區、湖北循環經濟樣板區、全國老工業基地改造示范區、世界健康文化旅游區的發展定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積極推進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全區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市第一方陣。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78億元,人均GDP突破1.8萬美元。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工業優勢全面鞏固,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長足發展,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全區銅產業向規?;?、基地化發展,銅冶煉及銅產品加工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連續八年被列為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成為全省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之一。深入貫徹落實“百企技改工程”,2016-2019年,全區累計完成工業技改投資近72億元,有力促進了下陸工業經濟逆勢增長。長樂山循環經濟產業園作為湖北省第一家以循環經濟為主要特色的工業園區,成功申報國家級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20家企業獲得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稱號。第三產業提質增效,大型商業綜合體、總部經濟加快建設和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40%?,F代物流、金融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電子商務、會展服務、商貿服務等產業發展迅速,形成對接臨空臨港的區域物流樞紐。一批大型商業綜合體落戶下陸,一批美食街和美食城初具規模,特色夜經濟人氣集聚效應明顯,黃石商貿中心“中移”進程加快。
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創新不斷得到新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區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公共衛生體系改革等重點改革任務穩步實施,在全市率先成立區級疾控中心、推行“片區醫生”試點制度,獲評全國健康促進示范區,啟動公衛信息化建設,連續兩年榮獲全省服務業發展貢獻單位稱號。全區創新驅動能力不斷提升,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20億元,占全區GDP比重達到43.3%。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1家,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45家,6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擁有自主研發平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效激發市場潛力,磁湖匯眾創空間再次通過國家備案復核,理工慧谷等2家眾創空間被科技部備案為國家級眾創空間。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功能布局進一步完善,新建、改造一批城市區間道路,區內路網不斷暢通升級。黃石綜合客運樞紐投入使用,大廣高速黃石西道路升級改造項目開工建設,城市對外交通窗口形象大幅提升。完成省拖片等12個棚戶區改造,實施青龍山等11個老舊小區改造,啟動紡機片城市更新項目,城市面貌正在加速改觀。持續開展背街小巷專項整治,實施垃圾分類綜合治理,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不斷提高。治理長樂山南麓等4個開山塘口,修復東鋼等3個地塊污染土壤,治理彭家塹港等4條黑臭水體,整治32家“五小”和散亂污企業,建成磁湖濕地公園,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空氣優良天數從2015年的212天提升到2020年的307天,PM2.5和PM10濃度持續下降,“三大攻堅戰”成效顯著。
社會事業不斷完善,民生福祉顯著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區教育、衛生、養老、就業、社保、醫保體系不斷完善,文化、體育、旅游事業加快發展。新建有色中學等2所學校、擴建白馬山小學、改造下陸小學等12所學校,有效提升下陸教育資源品質和緩解團城山地區學位壓力。醫療衛生體系不斷健全,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順利通過省級“國醫堂”驗收,東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功創建全省甲A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文化旅游事業穩步發展,東方山南門綜合改造等6個項目開工建設,啟動東鋼工業旅游、東方大健康產業園項目,旅游+模式逐步形成。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扎實推進,平安建設、法治建設穩步推進,防范和化解風險能力增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對口陽新縣楓林鎮精準扶貧駐村幫扶工作通過國家驗收。城市困難群體幫扶同步開展,全區黨員干部扎實開展黨員聯戶·結對幫扶活動,困難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企業安全生產、森林防火等應急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尤其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五年的發展成就,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首善城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關于“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情況
我區“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自2019年8月正式啟動,先后經歷了重大問題研究和思路形成、規劃綱要基本框架形成、規劃綱要起草及修改完善等三個階段。在前期研究階段,組織完成一系列重大課題和重點領域發展思路研究,形成了《下陸區“十四五”規劃基本思路》。在規劃框架形成階段,繼續深化重大問題研究,提出并全力爭取希望納入國家、省市“十四五”規劃的重大事項。在規劃起草形成階段,深入學習國家、省市有關精神,總結前期研究成果,開展“十三五”總結評估的基礎上,于11月中旬起草形成《規劃綱要》初稿,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后,根據中央規劃建議,在對接省委、市委、區委關于“十四五”規劃編制的建議,以及征求各街辦、區直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數易其稿,形成了現在的綱要草案。《規劃綱要》的起草主要體現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全面貫徹中央、省、市、區委全會及各級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起草過程中,我們堅持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市委全會精神為根本遵循,積極對接省市“十四五”規劃綱要,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十屆九次全體會議精神,抓好區委關于“十四五”規劃建議的細化、量化、實化。
二是全面貫徹區委、區政府的部署要求。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區委書記郭波同志、區長汪勇同志任組長的下陸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區委書記郭波同志親自把方向、定思路,多次深入各街辦和區直有關部門開展調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聽取規劃綱要思路匯報,多次專題聽取重點專項規劃匯報,逐一把關定脈。區長汪勇同志多次召開專題會、項目謀劃會,親自主持研究“十四五”重大問題,逐一指導點評。我們都進行了全面落實。
三是充分體現了調研課題成果的精華。2019年10月開始,區“四大家”領導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領銜開展“十四五”專題調研,形成了33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研究課題精華都體現到綱要文本之中。區人大、區政協領導同志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高度重視,深入開展調研、全程指導;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積極參與“十四五”規劃編制的征求意見和討論工作。
四是充分體現了區直部門行業(領域)的發展思路和各街辦區域規劃部分成果。我們及時將區領導指示精神傳達到區直部門和各街辦,指導行業專項規劃、發展思路以及各街辦區域規劃編制,在全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43個重點行業(領域)的發展思路和街辦區域規劃思路,我們及時吸納各方面最新研究成果。
五是充分體現了開門編規劃和民主決策程序的要求。我們始終堅持開門編規劃,通過“首善下陸”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號開展建言獻策活動,收集意見建議200多條,同時組織開展了“兩代表一委員”、基層代表、企業家代表等多層次征求意見座談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整理后進行了充分吸收。12月21日區委全會后,我們于12月22日邀請省、市專家進行了評審,修改完善后于12月23日、12月25日提交區政府常務會、區委常委會審議并獲通過。
綜上,規劃的編制過程,既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凝聚智慧的過程,也是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今天提交會議審定的《規劃綱要(草案)》,是全區上下共同努力的成果,是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全力支持、全程指導的成果,是全區上下智慧的結晶
三、關于“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主要內容
《規劃綱要(草案)》共12章,主要包括三個版塊。第一大版塊,即第一章、第二章,總結“十三五”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分析“十四五”面臨的形勢,提出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發展總體要求。第二大版塊,即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明確了下陸“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舉措和9項重點任務。第三大版塊,即第十二章,提出了規劃實施的保障機制。
(一)提出發展戰略定位
《規劃綱要(草案)》明確了我區發展定位,即搶抓國家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重大戰略機遇,持續推進城市轉型發展,增強綜合實力,強化區域作用,提升功能地位,奮力譜寫新時代下陸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努力將下陸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宜商、生態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首善城區。
(二)提出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主要目標
《規劃綱要(草案)》明確了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即基本建成高質量、高水平、高效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首善城區。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實現“8個新”: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營商環境全面優化。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區域融合發展呈現新局面,深度融入黃石市區域協調發展布局,實現區域一體化融合發展。中心城區功能彰顯新優勢,初步建成鄂東區域性商務中心、消費中心、金融中心、大數據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全面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模式,低碳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品質實現新躍升,社會更加公平公正,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攀升新高度,城市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基層社會治理達到新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制度性成果,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規劃綱要(草案)》根據區委提出的“十四五”目標要求,對標國家、省市“十四五”指標體系,設置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三大類28項指標,其中,主要經濟指標:GDP年均增長8.1%以上,總量突破4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5%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以上。
(三)提出“十四五”發展重大戰略舉措和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規劃綱要(草案)》按照搶抓國家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重大戰略機遇,優化城市發展空間布局,加快構建“四圈融合、五區協同、六園并進”的全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總體目標,提出重大戰略舉措和任務。
1、重大戰略舉措
促進“四圈融合”: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落實一體化發展空間布局,通過交通互聯、產業互補、資源互通,實現與相鄰區域共建共享共贏融合發展。依托全國固廢綜合利用基地“核心區”優勢,充分利用環保產業集群特點,為相鄰的大冶、西塞山區、開發區等工業企業,提供資源化處置的產業互補業務,形成循環經濟產業圈;依托臨空跨境電商產業園與順豐機場產業發展,與相鄰的鄂州、黃岡、大冶、新港等資源共享,形成臨空臨港產業圈;利用工業遺址、磁湖—東方山微循環旅游帶優勢,搶抓園區開發機遇,借助黃石創建全國中醫藥示范區的契機,依托全國健康促進區金字招牌,與相鄰的大冶、陽新、西塞、開發區資源互通,形成文旅健康產業圈;利用團城山高鐵、客運中心、有軌電車等客運交通樞紐集聚人氣,以購房、購車、購物為主導消費,配套餐飲、旅游、娛樂等商貿服務,吸引鄂州、黃岡、咸寧等消費群體,形成鄂東消費核心圈。
推進“五區協同”:全面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優化空間布局和區域功能定位,堅持差異化、特色化、一體化發展導向,加快推進下陸高質量發展。打造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區,依托老工業基地厚重底蘊,通過新技術、新方式、新產業的注入,加快新舊動能轉型升級,更加壯大下陸工業底盤;發揮國家級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優勢,做強長樂山循環經濟產業園資源綜合利用新興工業,加速新興工業與傳統工業形成良性閉環,推動下陸工業高質量發展。深化與工業互聯網、科技研發、智慧物流、5G平臺等現代化生產性服務業的整合發展,建設長江經濟帶千億產值的“循環經濟產業基地”。打造華中臨空跨境電商集聚區,搶抓順豐機場建設機遇,依托“國家級跨境電商試點城市”政策機遇,發揮下陸區位優勢、工業優勢,大力引進和發展外貿企業、平臺企業、物流企業和第三方跨境服務企業,整合優化跨境電商生態鏈上的各類服務鏈,推動從營銷培訓到物流、終端報稅、資金流等一系列服務逐漸實現體系化、平臺化、集約化、智能化,建設產業鏈完善、服務高效便捷的電子商務基地。打造湖北大健康產業樣板區,穩步發展傳統健康產業,加快發展新業態,協同發展基本健康服務產業和非基本健康服務產業,推動健康產業規?;?、集約化、園區化,創建一批管理規范、環境友好、特色突出、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集聚區,基本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健康產業體系。打造鄂東商貿服務核心區,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加強頂層設計,引入重量級品牌商貿集團,不斷優化零售市場體系、批發市場體系、農產品流通市場體系,大力發展購物中心、高端酒店、高檔商務樓、時尚廣場、特色商街、夜游經濟等新老業態,打造“立足黃石、輻射鄂東”的商貿服務核心區。打造黃石智慧城市先行區,充分利用國家大力發展新基建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加快布局5G網絡,推進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在智慧下陸建設中的深度融合,優化提升智能化應用,加快建成多維一體的智慧管理核心平臺,高標準建成黃石市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城區。
推動“六園并進”: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和引導產業聚集發展,構建錯位發展、互補融合、“含新含綠”、集群效應明顯的園區產業發展格局。著力發揮我區銅產業基礎優勢,打造“延鏈補鏈強鏈”的現代產業鏈條,形成“金屬冶煉—延伸加工—裝備制造—三廢處理回收—金屬冶煉”的產業閉環,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以跨境電商產業鏈導入臨空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將老下陸與團城山銜接,建成現代服務業發展熱土和現代化首善城區建設標桿區塊,建設臨空跨境電商產業園;構建大商業格局,加快磁湖西岸開發,以總部經濟、金融服務、高端商貿、信息科技產業為主導,建設磁湖高端商貿產業園;依托東方山健康養生文化底蘊,以大健康產業發展串起山上山下優質資源,建設以中醫養生、素食餐飲、文旅休閑、全民健身、高端養老產業為主導的東方大健康產業園。加快新老下陸城市更新步伐,依托城市更新項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煥發城區活力,建設以工業記憶文旅、片區商貿、鄰里服務、居家養老產業為主導的城市更新文化產業園。
2、重大戰略任務
一是優化空間布局,加快全域一體化融合發展。優化發展空間布局,加快構建全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二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和總抓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戰略支撐,努力建成最具創新活力城區。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市相關舉措,打造“全市一流、全省前列”營商環境。
四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全區主導產業集群基本形成。加快形成跨境電商、大健康、現代物流、文化旅游和現代商貿業構成的服務業體系,加強文商旅融合發展。
五是不斷完善硬件設施,大力加強現代化城市建設。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六是堅持文化強區,提高下陸文化軟實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文化產業體系,推進文化強區建設。
七是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全力打造生態宜居現代化城市。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宜居下陸。
八是聚焦人民期盼,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立健康長效機制,補齊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短板,建成全面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
九是統籌發展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下陸。防范和化解影響下陸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筑牢安全屏障。